3)315、《讨史檄文》_五代河山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八日,史从云正吃饭,翰林学士李昉向他谏言。

  李昉说他和一些江南士大夫交好,知道江南那边国主李璟开始排斥、畏惧北方士人,不少有才学之士受到排挤冷遇,都想北逃。

  史从云听了他的话,顿时明白李昉话里的意思,是希望他接纳庇护这些人。

  不过有之前的教训,他没随便拍脑袋决定事情。

  便让李昉第二天再来,他则找了好几个宰相和卢多逊等人来问这件事,询问他们的意见。

  李谷等人大致都是反对的,话说得比较隐晦,但道理史从云很快明白他们的意思,他是很有悟性的。

  他们的意思其一就是自己才刚刚篡位,这时应该提倡忠诚,接纳从别国叛逃过来的人不好,怕时议对他不利,要接纳也等过几年,风头过去再说。

  其二就是此举可能会与南唐国交恶,今年和往后几年要集中力量对付北方,最好不要冒险跟南唐翻脸。

  其三,他们都没说,但史从云也明白,如果南唐国的一些官吏或者有才能的人跑来大梁,肯定会让百官不高兴。

  不得不说,秦国的宰相们大多都历经数朝,这种事上经验丰富。

  他想了很久,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万一几年后人家不愿意来了呢?

  他自己其实没有负罪感,他见多识广,几千年的历史都看过,三观也和现在的人有差异,他可不觉得天下该是谁谁家之类的,也不在乎什么得国正不正浅薄批判,他想要的是人才。

  可之前范质的教育也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凭着喜好乱搞,还得考虑如今现实。

  另一方面,在他心里,江南人也是中国人。

  他概念中的中国和现在人认为的中国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虽然现在的秦国,之前的梁、唐、晋、汉、周也常被别国称为中国。

  思来想去,这件事上他选择不听几个丞相的,但他也不准备立即就把这些人全弄到大梁来。

  不是怕被道德批判,最重要的考虑还是利益考虑。

  秦国可能因此和南唐交恶,之后他要对李筠和北汉动手,最好别在南面分心。

  等他收拾了北面,大军回京,再把那些人名正言顺弄到大梁来,南唐也不敢如何。

  于是他找来李昉,换了个办法,让他带着自己的亲兵和亲笔书信,出使吴越国,在吴越收留从南唐国出走或者说叛逃的南唐人才和官员。

  吴越和其它割据政权不同,是十分可靠的盟友。

  临走前,史从云亲自给吴越王写信说明情况,还找来李昉谈话,将这次的事情和目的告诉他。

  李昉受宠若惊,同时激动不已,表示定会按吩咐做好事情,不让他失望。

  史从云鼓励几句,还给他赏赐了一件自己穿过的旧衣服。

  李昉更加激动,再三拍胸脯保证。

  他这么激动也不是没有原因,李昉如今是翰林学士,就是预备的宰相

  请收藏:https://m.cuol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