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 洋和尚_迷航一六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买辆自行车。中南的街道上,轿子差不多绝迹了,马车也不过那么几辆,还是政府的。

  算来算去,也就是吃的方面,多多少少让大家赶紧到了澳洲与大明之间的联系。但澳洲的菜色更丰富,菜肴里头放的调料足,吃着味道更好。而且,澳洲还搞了一些大鼻子、倭人的菜式……听说几个女东家喜欢吃大鼻子菜与倭寇菜,然后她们合计了一番,没俩月就在鹿特丹大街上一前一后开了两家餐厅。一个是马克西姆西餐厅,另一个叫什么大和屋料理。

  还真别说,东家们似乎还真好这一口!自打开了业,东家们隔三差五的总会上这俩地方吃饭。有好奇心重的就琢磨了,难道……这大鼻子菜跟倭寇菜真那么好吃?摸着鼓鼓的钱袋子,喝上二两苞谷酒,几个家伙壮着胆就去了。然后……没有然后了。半生不熟牛肉,还带着血丝,根本就没熟!倭寇菜更过分,小蝶小碗的就不说了,人家大鼻子起码还加热一下意思意思,而这大和屋料理的鱼,甚至连加热都没有!切成薄片,生着蘸芥末吃……这……野人才这么吃!

  最要命的是,算账的时候,账单上的价钱足以让普通人咋舌。那可是足足大半个月的工资啊!打那儿以后,这两家餐厅就被大家伙列为了黑店,再也没人光顾。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无外乎一句话,澳洲与大明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更具体地体现在了语言上。声调怪异也就罢了,对于各种寻常的职业,更是有着别样的称呼。比如管车把式不叫车把式,叫司机;端菜的小二不叫小二,叫服务生;卖货的不叫货郎,叫导购;青楼的姐儿不叫妓女,叫小姐;当媒婆的不叫媒婆,叫红娘……

  不过仔细琢磨起来,这些词汇似乎摒弃了过往词汇的中性偏贬义,重新赋予了一种偏褒义?从王婆子刚才的表现就能看出来……现在人家可是红娘,谁要称呼她媒婆她跟谁急!

  过了这条街,一种人等正有说有笑,杨小柱突然兴高采烈地往前一指:“爹,你看,洋和尚又来散财了!”

  大家伙往前一瞅,只见炎炎烈日之下,一个洋和尚穿着黑色的教士长袍,满头是汗地东跑西颠,乐呵呵地把口袋里的小玩意送给过往的行人。

  这洋和尚不是别人,正是当初拉齐维尔号上的传教士汤玛斯。说起来,汤玛斯这两年半时间过的,那叫一个峰回路转啊。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这家伙只得一边帮着穿越众干点管理工作,一边学习语言。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汤玛斯觉着时机到了,随即干脆辞了工,一门心思搞传教。

  只是汤玛斯想的太简单了,严重低估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靠着小恩小惠的,一开始他还真拉拢了一批人听到布道,结果他一说不能祭祖,那帮人

  请收藏:https://m.cuol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