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7 定论 上_迷航一六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大明的财政能否负担得起,他在不关心呢。只要不是在他任内大明财政崩溃就好。相反,此时收上来更多的银子,说不定朝廷还会嘉奖户部尚书大人。

  与此同时,朝廷的邸报早就随着澳洲人开办的、价钱昂贵的电报局电波,飘向了各地。北伐之议,早已引得朝野上下物议纷纷。

  当然,父母官们收到电报,略一看内容,头一个反应就是那帮子清流又折腾了。当然,不折腾的就不是清流。每个月总会折腾上那么一两回,这个月嚷嚷着要北伐,下个月就叫喊着要灭鞑虏。便仿佛盘踞在江北的鞑子会随着他们声嘶力竭的嘶吼声会消失掉一样。

  可仔细一看,事情似乎有些不太对。怎么提出北伐的是马士英,然后一帮子清流找着各种靠谱、不靠谱的理由推延?嘶……朝廷这次要动真格的了?

  大明官场上的政治,从来都是先看屁股再看脑袋。那些马士英提携上来的地方官自不用提,一个个附和着要北伐;与马士英是生死大敌的家伙们则恰恰相反,一面夸大满清骑兵的厉害,一面将朝廷窘迫的财政夸大其词。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们,一面忍着电报局昂贵的收费,开始习惯于言简意赅;一面不停地炮制着鸿篇巨著,用以将无耻的对手驳倒。

  澳洲人开办的南京时报,更是摘录了朝廷邸报上的精彩文章。将敌对双方的精彩辩词一次不落地印制在报纸上,进而将官场上的风潮变成全国性的风波。

  一时间朝野上下,男女老幼都在议论着朝廷的北伐举措。赞成者有之,或者出于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或者是买了巨额的战争债券,或者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反对者有之,或者是满清曾经留下的心理阴影,或者是出于对朝廷的极度失望;更多的则是在和稀泥。

  打仗?那玩意也不能当饭吃。小老百姓,图的就是一日三餐。打仗是朝廷大人物拿主意的事儿,操那闲心干嘛?有那功夫莫不如在街口听一段澳洲之声播放的《三国演义》。

  与士子们的群情激奋,官场小人物的各执一词不同,真正能取决定作用的各地督抚们,这些封疆大吏们,毫无例外地一个个噤口不言。他们在观望,在等待,等着那个享天下人望的重臣表态。

  而让所有人挠头的是,整整半个月了。那位人望极高的大明重臣,却始终保持着沉默。不止是观望风色的人有些急了,甚至就连广武军自己都急了。

  肇庆,两广总督府。

  头发花白了大片的孙传庭躺在竹制的摇椅里,闭目养神,听着广播里播放的昆曲,悠哉悠哉地摇着蒲扇。便好似这府邸与世隔绝,外界的一切他丝毫不关注一般。

  书办苦着脸溜进了后花园,站在孙传庭背后,直到等到一曲昆曲结束,这才躬身作揖道:“大人,广武军

  请收藏:https://m.cuol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